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胡樂彪)“這是獨輪車、那是地排車;這是耕地用的犁,那是播種用的耬……”日前,在棗莊市薛城區(qū)祁連山路學?!班l(xiāng)情記憶館”里,學校教師閆紹平正在向學生們介紹著推車、耙、風箱等一件件農耕用具。這些烙有時代印記的老物件,就像一部時光剪影機,將人帶進“時光隧道”,回到那照片泛黃的歲月。
“我校地處城郊接合部,東邊對著巍峨的袁寨山和山下的層層梯田。當地村民們揮灑汗水勤奮勞作的奮斗精神,就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活教材’。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農耕文化的寶藏和厚植農耕文化的根脈,讓農耕文化留住根、培植魂,培養(yǎng)學生成為建設家鄉(xiāng)、建設祖國的合格勞動者?!毙iL種道選深情地講道。
從2021年10月開始,學校重點打造“鄉(xiāng)情記憶館”。將學校師生、家長,以及社會賢達捐贈的1000余件各類老物件,進行了分類歸整,按民俗票據、工藝品、物資生活用具、物資生產工具、商業(yè)交通用具布置了五個展區(qū),著力記錄和挖掘“人、物、事”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
2022年3月5日,祁連山路學?!班l(xiāng)情記憶館”正式開館,一時間吸引眾多師生前來參觀。目前,已成為該區(qū)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紅色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基地。在民俗票據資料區(qū),師生們通過一件件展品,跨越時空,感受古人的勤勞、智慧、誠信、勤儉;在工藝品游戲娛樂區(qū),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寓教于樂”,無不為古人的才藝所折服;在物資生活用具區(qū)、物資生產工具區(qū),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等方式,了解了農耕用品的名稱、材質和功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商業(yè)交通用具區(qū),看著獨輪車、地排車,想象到淮海戰(zhàn)役物資的運輸方式,進而感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以及祖國的強大……
“鄉(xiāng)情記憶館建的真是太好了,既給年長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又讓孩子們了解了歷史,感受家鄉(xiāng)發(fā)展的變化,激發(fā)孩子們進一步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熱情。”語文教師孫占華如是說,參觀后師生們的那種中華文化的自豪感、華夏民族的歸屬感、祖國日益強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為了讓所有展品會“說話”,每件文物講“歷史故事”,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選拔了“講解員”,并陸續(xù)開展了“展館我推薦”“展品我介紹”“展品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動。師生們通過參觀、聽講解、查資料等方法,展現了一個個獨體視角下的鄉(xiāng)情記憶館,增加展品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親切感。
種道選表示,下一步將以鄉(xiāng)情記憶館為依托,聯營農村閑置土地及農村宅院,廣泛開展“研、學、行”“四季農事”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踐行農耕文化的“勤勞致富、勇于嘗試、吃苦耐勞”等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讓“鄉(xiāng)情記憶館”成為學校一張獨特“亮麗名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