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一個名叫“青青杏園”的班級里,有50個可愛的“小豆豆”,他們和杏子老師一起,聊天、閱讀、朗誦、游學……他們真誠、自由、快樂,營造著屬于自己的“巴學園”。他們嘗試用文字記錄下每天發(fā)生的故事,也讓全國的小讀者們知道了,在“山海之城”的珠海,有這樣一群小豆豆,正記錄著那些“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讀者加入到“成長日記”的寫作中,一套面向全國“小豆豆”及其家長們推出的讀寫用書《小豆豆成長日記》,終于和大家見面了。從學前階段的“童蒙篇”,到小學一至六年級,每一個參與成長日記的孩子、家長、教師,都將看見語文、看見生活、看見自己、看見社會和世界。
這是一套教會兒童學習語文的書。如何激發(fā)靈感,喚醒共鳴?如何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如何抒情達意,立意修辭?在《小豆豆成長日記》中,似乎找不到專門“教”語文的主題和內容,可是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孩子們學習閱讀和表達的“技”與“道”,都蘊藏在這座“寶藏”里?!端夭氖詹丶摇犯嬖V孩子積累素材的秘密,《思想者說》培養(yǎng)孩子形成自己獨特觀點的能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喚醒孩子模仿的欲望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一次日記,就是一次“輸入—鏈接—輸出”的過程,也是一次閱讀和表達相得益彰的美妙體驗。學習語文,是慢慢爬坡的過程,或許會遭遇困難,或許會碰到瓶頸。當孩子們需要的時候,蒙蒙老師、詩詩老師、禮禮老師、樂樂老師總會不期而至,帶著你走,又輕輕地放手……
這是一套賦予兒童生活主題的書?!缎《苟钩砷L日記》倡導兒童過“有主題的生活”,在每一冊日記書的“閱讀指引”頁里,我們能看到兒童生活的主題序列,它們依照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滲透節(jié)氣時令,緊扣校園生活,為孩子們每一個月的生活賦予了各不相同的主題,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原來有許多不一樣的精彩!
這是一套引導兒童自我成就的書。把人格教育作為第一教育,培養(yǎng)“身體好、學習好、性格好”的新三好學生,這是成長日記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積極回應。在這里,孩子們閱讀的知識、寫下的反思,正在悄然轉化成他們的生活信念,轉化成他們人格和氣質的一部分。在“青青杏園”,一個曾經結巴的孩子有一次特別流利地朗讀了一篇課文,一個孩子在日記中這樣記錄:
“寶貝,不著急,我們一起慢慢說——”杏子老師溫柔的目光和話語讓教室里十分安靜,大家都和杏子老師等著他慢慢地把這句話說完。而在這之后,杏子老師總是會找到梁甘達的可愛之處,同學們也都喜歡找他一起玩。他聽到課間音樂時,還會樂顛顛地跑上講臺和同學一起舞蹈。六年的時間,那個說話結巴的小男孩就這樣不見了。
這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們記錄著。其實,寫作即是做人,“知行合一”在這里得以實現,孩子們在讀寫中成就了自己。
這是一套培養(yǎng)兒童面向未來的書。在興發(fā)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成長日記融入積極心理學——幸福、情緒、規(guī)則、理性,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開放、包容、合作、競爭,滲透面向未來的生涯教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在這一切中,我們可以憧憬小豆豆們成為未來公民的模樣。
斯賓塞認為:教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吧磉叺穆殬I(yè)”“我的職業(yè)初體驗”“多種多樣的職業(yè)”“我的職業(yè)規(guī)劃”……成長日記循序漸進地為孩子們帶來關于職業(yè)的啟蒙和認知,讓他們從小就建立“長大之后我想成為……”的人生志向,讓他們帶著憧憬和使命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
這是一套打開兒童精神世界的書。成長日記倡導兒童“走出去”,看見“有形的世界”。在那里,感受草木的枯榮,觸摸山海的心跳,見證人文的變遷;我們可以跟著詩詩老師,環(huán)游世界做蘋果派;跟著禮禮老師,踏上博物館的奇妙之旅。孩子們將偶遇許多意外和驚喜,他們會發(fā)現,世界是一間更廣闊的教室。而在世界的另一邊,還有一個“無形的世界”,那里是一個文學、歷史、哲學更廣闊的精神寰宇。魯迅、冰心、朱自清、海明威……你能看到許多熟悉的作家的名字;《史記》《戰(zhàn)國策》……一段段歷史以故事的形式,引領我們回到中華文明的原點;《詩經》《論語》《古文觀止》……每一部經典都在傳遞著五千年文明的智慧。這一切,無疑是涵養(yǎng)兒童精神成長的營養(yǎng)。
也許,《小豆豆成長日記》擁有許許多多美好的關鍵詞,但是,總主編嚴杏老師更愿意用“生長”這個詞語來表達她對小豆豆們的祝福和期待。她說:生長是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教育更多的應該是感染、是吸引,是興發(fā)孩子自覺地、自然地生長。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孩子們生長的軌跡,把他們帶到生命的遠方。我們期待教育的田園會呈現“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美好境界。
(作者系珠海市香洲區(qū)鳳凰小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5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