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 李萍)3月3日,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采訪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和全國政協(xié)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共同探討如何在基礎教育階段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首先是教育價值觀的體現(xiàn)。作為國家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上海、浙江兩地對教育評價問題更為敏感。倪閩景認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當前基礎教育階段以應試為導向的評價方式的弊端愈加凸顯,“新時代更需要體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價值觀來引領”。
韓平從系統(tǒng)視角出發(fā),指出區(qū)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三種“質量”,即“結果型質量”“過程型質量”與“結構型質量”,而當前教育評價問題的核心,就在于片面追求“結果型質量”,忽視“過程型質量”“結構型質量”對教育發(fā)展的根本支持與長遠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浙江省確立了“四個關注”的科學教育質量觀,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關注質量形成的過程與成本,關注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
為從根本上扭轉“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評價導向,上海、浙江兩地也分別進行了探索。倪閩景介紹,從2006年起,上海連續(xù)三次參加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舉行的PISA測試,學習先進的評價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從2010年開始,在義務教育階段啟動“綠色指標”評價,全方位體現(xiàn)學校和區(qū)域的教育質量;從2012年開始,小學階段全面推行等第制,避免“分分計較”;從2014年開始,進行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兩依據(jù)一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正式進入高考。
作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qū),浙江通過多年探索,借鑒教育質量監(jiān)測技術與方法,在日常教育評價改革的多個方面綜合施策。韓平說,當前浙江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已構建起教育質量監(jiān)測工作體系,開展體現(xiàn)“四個關注”的綜合評價,并深入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區(qū)域教育質量管理的經驗與問題”調研,深化“以校為本”的小學考試評價改革,深化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剛性使用的中考改革,等等。
“評價改革,既是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也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每個層面都有可以改進的工作和要求,家長也應對教育評價有所理解和改進。”倪閩景認為,科學的評價體系應是多方參與的,當然,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教育評價過程中發(fā)揮引領作用。他指出,進行科學的體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評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思想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技術準備的過程”。
3月3日,倪閩景(中)、韓平(左)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演播室,就“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話題,接受中國教育報記者齊林泉(右)專訪。本報記者 張勁松 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