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齊行動

    發(fā)布時間:2019-10-27 作者:林梅 林儉風 來源:中國教育報

    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環(huán)保行動,更是一種需要被推廣、發(fā)揚的生活方式。在幼兒園里,如何讓幼兒理解并踐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活動怎樣上升為可持續(xù)的園本課程?垃圾分類活動又如何通過幼兒影響家庭,進而帶動整個社區(qū),最終成為大家的共識?本期通過呈現園所的實踐探索,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STRONG>編者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了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明白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培養(yǎng)其環(huán)保意識,我園結合幼兒特點,以課程為抓手,從環(huán)境營造、課程建構、家園共育方面圍繞垃圾分類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搭建了幼兒園、家庭與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橋梁,讓一名幼兒影響一個家庭,然后帶動全社區(qū),實現“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齊行動”。

    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教育環(huán)境

    垃圾分類對于成人與幼兒都是新生事物,掌握相關知識并實踐操作,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是經驗獲得、再造提升和沉淀的過程。經驗獲得離不開環(huán)境的支持,發(fā)揮環(huán)境的教育價值,可以從認知經驗和物質環(huán)境兩方面入手。

    首先,多形式宣傳引導,提供豐富的認知環(huán)境。成人和幼兒對于垃圾分類的認知經驗有哪些?教師方面,園部通過組織教師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多渠道收集相關資源,如立足繪本課程、挖掘環(huán)保繪本切入點等,同時園部組織開展專題講座、知識問答等,建立關于該主題的初級經驗認知。

    家長方面,我們通過QQ群、家教園地、宣傳冊發(fā)送等方式,引導家長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并建立與社區(qū)的聯系,達成幼兒園與家庭的環(huán)境共建。

    幼兒方面,我們通過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引導,了解幼兒的前期經驗,如餐點前圍繞食物垃圾分類開展談話、聽聽幼兒關于美工坊廢舊材料利用的心聲等。

    社區(qū)共建方面,黨員志愿者與幼兒進社區(qū)開展宣傳,并利用接送時間段向家長發(fā)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同時,結合“六一”活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展、親子垃圾分類主題畫展、環(huán)保時裝秀等,讓家長和幼兒親身感受并參與活動,成為垃圾分類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其間,我們的環(huán)保小天使帶著他們的“環(huán)保時裝秀”走入馬尾司法所在社區(qū),向社區(qū)公眾宣傳廢品回收再利用的環(huán)保理念。道德講堂“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币源髱〉男问叫麄骼诸悾瑯淞h(huán)保意識。

    其次,物質環(huán)境支持,垃圾不落地,分類有依據。生活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垃圾分類落地的重要途徑。

    園部先從大環(huán)境入手,本著方便實用的原則,設計垃圾桶投放數量和固定場地,并進行宣傳引導,讓園所成員能方便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如在園所公共區(qū)域、通道等地方放置可回收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對于較少產生的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則按通道的距離穿插擺放,兼顧美觀和實用。每個班級設置四色桶,并配上相對應的垃圾袋和指導圖冊,便于幼兒使用。

    我們還設置了垃圾分類定點投放場地,方便工作人員整理。整個物質環(huán)境管理做到定點、定容、定人,有序管理,方便使用。同時,在接待大廳擺放各年段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的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宣傳欄,對大家進行引導幫助。

    再其次,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宣傳效率。從家長和教師年輕化、對信息技術使用嫻熟的特點出發(fā),我們借助網絡平臺,呈現直觀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網絡宣傳。如留下幼兒與家長參與垃圾分類的珍貴畫面、記錄幼兒與家長參與垃圾分類的視頻。這些方式直觀生動地呈現了家園共育行動,提升了宣傳效果。

    設置并推進垃圾分類課程

    生活即學習,垃圾分類習慣的養(yǎng)成、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一個契機,需要幼兒園、家長和社會密切合作。因此,除了營造環(huán)境,我們還從課程觀的角度設計和實施推進垃圾分類課程,整合幼兒園、家庭、社區(qū)資源,形成合力,促進幼兒學習和發(fā)展。

    不同年齡幼兒生活和學習經驗水平不一,對間接經驗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關注并順應幼兒的學習水平,設置和推進適宜的活動內容,是課程設置的原則。

    在垃圾分類課程推進中,我們注意將課程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

    首先,生活環(huán)節(jié)各班利用餐點時間宣傳、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散步和戶外時間,熟悉幼兒園垃圾分類四色桶的位置及投放方法;來離園時間分享宣傳欄的內容;餐前餐后分享垃圾分類相關兒歌故事等。

    其次,各班通過綜合課程開展垃圾分類專題活動。在集中活動、區(qū)域游戲中以游戲的形式學習相關知識,如美勞室、美工區(qū)的變廢為寶巧手制作、主題畫等,益智區(qū)的垃圾分類小卡片等,閱讀區(qū)的環(huán)保繪本等。

    再其次,將大型活動中的垃圾分類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比如春游活動中開展“我是文明小天使,垃圾分類在行動”。春游前,教師、家長和幼兒一起學習相關知識,制訂春游計劃,設計口號。春游中教師和幼兒閱讀福州市垃圾分類讀本,開展垃圾分類小游戲,將野餐產生的垃圾分類投放。春游后,進行談話梳理,進一步鞏固。

    最后,借助繪本挖掘課程資源。通過閱讀時光、故事媽媽進校園,閱讀、學習相關繪本。《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地球招志工》《垃圾分類》等都是非常不錯的環(huán)??破绽L本,深受幼兒喜愛并能引發(fā)他們經驗的拓展。

    家園互動鞏固垃圾分類行動

    在垃圾分類課程實施中,家園共育是落實課程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園部宣傳,班級多形式家園互動,如家教園地、家長會、家長志愿者、暑假一封信、家訪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和參與到課程中,并利用暑期踐行垃圾分類,共同培養(yǎng)幼兒與家長垃圾分類的習慣。在踐行過程中,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審視自身的資源,不斷豐富課程內容,改變了以往教師布置任務、家長照做的傳統(tǒng),提升了家長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豐富了垃圾分類課程的內涵。

    第一,圍繞知識經驗宣傳,豐富垃圾分類知識。家長和幼兒上網查閱資料,將垃圾分類知識變成幼兒能聽懂的語言,用能看懂、能操作的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如垃圾分類音頻和視頻的錄制。

    第二,借助游戲、親子制作等方式拓展經驗。有的家長鼓勵幼兒自編垃圾分類兒歌,繪制垃圾分類主題畫,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有的家長引導幼兒一起變廢為寶,用廢舊物品制作時裝、玩具、生活用品等。有的家長變身“孩子王”,與幼兒一起玩垃圾分類游戲。這種在游戲中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得垃圾分類的理念與做法牢牢印在了幼兒腦海中。

    第三,注重實踐,拓展幼兒生活經驗。比如,有些家長本身就在社區(qū)工作,他們積極參與聯系社區(qū),為幼兒提供小小環(huán)保志愿者社區(qū)實踐活動機會。有的家長則身體力行,和幼兒每天研究自己家庭的垃圾如何分類,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提升經驗。

    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新學期開學后,家長與幼兒回應幼兒園垃圾分類倡議的積極性更高了,家長每天主動帶著幼兒一起學習垃圾分類宣傳欄,一起和幼兒親身參與垃圾分類。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