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校園籃球讓更多青少年喜愛運動

    ——訪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

    發(fā)布時間:2019-10-26 作者:本報記者 李小偉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不久前落幕的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小組未能出線且未獲得直接參加奧運會的機會,教體結合再次成為圈內外熱議的話題。

    為什么全世界的籃球后備人才都來自校園,而我們卻不是?雖然如此,男籃世界杯依然激發(fā)了許多青少年學子的籃球熱情:運動場上,練籃球、打籃球、看籃球的青少年多了,運動場外,談論世界杯、閑聊世界杯、觀看世界杯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多了。一方面說明籃球在我國有廣泛的基礎,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另一方面也說明,高水平的競技有利于促進運動項目的普及,可以帶動更多的人欣賞、觀看、參與體育活動。

    日前,在美國舉行的第二屆Jr.NBA全球冠軍賽上,“中國校園籃球戰(zhàn)隊”亮相國際舞臺,不僅提高了球技、增長了見識,也收獲了友誼和成長。這對于已經(jīng)開展5年多的校園籃球無疑是一次激勵。

    為什么要開展校園籃球?校園籃球現(xiàn)狀如何?路在何方?為此,記者采訪了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

    問:開展校園籃球有什么意義?

    答:如果說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那么,在我國籃球才是第一運動,深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籃球在我國有廣泛的基礎,早在5年前,緊隨校園足球之后,我們就開展了校園籃球,但與校園足球不同的是,校園籃球并沒有在各學段全面展開,而主要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開展。

    在推出校園足球時我們就說過,校園足球是學校體育的突破口,今后還要推出校園籃球、校園排球、校園游泳、校園網(wǎng)球等。經(jīng)過5年的努力,校園籃球已經(jīng)在全國鋪開,目前已經(jīng)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開展。

    開展校園籃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發(fā)展中國體育事業(yè)的指示精神,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提高國民體育素質,讓青少年通過參加團隊競賽來磨煉意志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精神的一項舉措。

    校園籃球和校園足球一樣,其目的在于擴大我國的籃球人口,而增強體質、掌握技能、完善人格是校園籃球三位一體的目標。只有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通過籃球增強體質、提高技能、錘煉意志,中國籃球的未來才有希望,中國籃球運動的水平才有望真正得到提高。

    問:校園籃球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答:前不久,我們在天津舉行了2019全國校園籃球冠軍賽(初中)總決賽,通過總決賽可以看出,經(jīng)過5年努力,校園籃球隊伍的技戰(zhàn)術水平每年都有明顯提升,各參賽隊的身體素質和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也有很大提高。各地打籃球的人多了,參與籃球活動的人多了,賽事組織也非常好,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展。

    截至目前,教育部審批了約6500所校園籃球特色學校,未來,我們將創(chuàng)建2萬所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屆時將有2000萬左右的青少年學生因此受益。

    校園足球是國家戰(zhàn)略,因此是政府在推進。而校園籃球與校園足球不同,我們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開展。在世界上,籃球運動發(fā)展最好的是美國的NBA,于是一開始我們就和NBA中國合作。除了賽事組織之外,NBA中國還幫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師資培訓,目前已培訓了數(shù)千名體育教師和教練員。

    希望有更多的組織和機構幫助我們推動校園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NBA中國也好,其他的體育組織、運動品牌也罷,只要是能夠幫助校園籃球發(fā)展的組織和機構,能夠推動學校體育向前發(fā)展的力量,我們都歡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幫助我們把校園體育模式更好推廣,讓更多的人關心和支持校園籃球的發(fā)展。

    問:校園籃球今后如何發(fā)展?

    答:我國有許多學生,學了12年體育,卻沒有掌握一項體育技能,今后學校體育要在“教會、勤練、常賽”上下功夫,在幫助學生享受體育樂趣的同時,掌握籃球、足球等更多技能。對學校體育來說,“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學校要多組織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除了要做到“教會、勤練”外,還要“常賽”。對抗性的競賽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團隊合作、尊重對手、全面發(fā)展的個性素質。過去學校體育并不重視競賽,一講到競賽就是少數(shù)人或運動員的事。今后學校體育最大的革命就是要“常賽”,要組織經(jīng)常性全員參與的校內體育競賽活動,至少班級內部的比賽要經(jīng)常開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上場競賽的機會,感受競技運動帶來的魅力,進而愛上體育運動。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6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