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兩會“部長通道”上呼吁家長要有科學的教育觀。
——編者
部長原聲
● 學生是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 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兩會“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是“多因一果”的綜合征,要多方面發(fā)力來綜合整治。
既然是“多因一果”,那么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就有必要共同分擔減負的責任。共同分擔減負責任,就必須在減負問題上形成真正的共識,這個共識就是無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摒棄那些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錯誤觀念,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
多年來的減負實踐證明,減負的阻力除了升學競爭這一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扭曲的教育觀在左右著很多家長的教育選擇。那些形形色色的錯誤觀念,把教育的功能窄化為升學競爭,以極端功利化的標準評價教育,把教育過程視為社會和市場競爭的延伸,從根本上違背了育人規(guī)律,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陳寶生部長勸導家長說,要有科學的教育觀,對孩子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毫無疑問,只有家長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才能與學校、社會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現(xiàn)在學校減負、社會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的問題,根子還是家庭教育觀念出了偏差。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些家長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xiàn)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一些家長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識,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缺乏基本尊重,把家庭變成了第二課堂,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導致家庭教育應有的獨立價值被抽空。
還有一個現(xiàn)象,特別值得家長注意,那就是在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一些教育培訓機構(gòu)和個人,為了謀取市場利益,打著教育的旗號不斷釋放反教育的觀點,誤導家長。陳寶生部長呼吁不要傳播似是而非的所謂教育理念,不要給一些不良機構(gòu)做代言人,不要為一些號稱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這是很有針對性的告誡。加大對培訓機構(gòu)的整治以來,輿論空間里有不少嚴肅認真的論點,也有目的各異的攪局之聲,這也值得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高度警惕。
要引領(lǐng)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教育部門和學校擔負著首要責任。從學校角度看,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控課程門類和總課時,嚴控課程容量和難度,嚴控“非零起點”教學。對政府來說,就是要在質(zhì)量標準、課程教材、考試招生、評價體系以及素質(zhì)教育引導等方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來解決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還要推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為減負奠定基礎(chǔ)。減負只是治標,真正的治本之策,還是要真正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今年初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到,辦學短視、功利問題比較突出,中小學生太苦太累,評價弊端根深蒂固,這些問題樁樁件件都要打硬仗、打持久戰(zhàn)。
減負呼喚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也在塑造著家長的科學教育觀。教育的大環(huán)境,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價值觀共同決定的,其中家長的教育觀至關(guān)重要,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到了認真反思家庭教育觀念的時候了。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5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